足癣,俗称“脚气”,是由皮肤癣菌引发的足部浅表真菌感染,常见于脚趾间、足底及足侧缘。其典型症状包括瘙痒、脱屑、水疱及皮肤增厚,夏季或潮湿环境下易加重。若不及时干预,可能引发细菌感染,甚至扩散至手部、腹股沟等部位,增加治疗难度。
真菌感染是核心诱因。红色毛癣菌、须癣毛癣菌等真菌偏好温暖潮湿环境,公共浴室、游泳池、更衣室等场所的地面常残留患者脱落的皮屑,健康人赤脚行走时,真菌可能通过足底微小创口侵入皮肤。此外,与患者共用拖鞋、毛巾、洗脚盆等物品,或接触被污染的鞋袜,可能导致交叉感染。
足部环境与个人习惯影响显著。足部汗腺丰富,长时间穿着不透气的鞋袜(如胶鞋、皮鞋)或运动后未及时更换,会导致汗液积聚,为真菌繁殖提供温床。趾缝紧密的人群若未保持干燥,皮肤浸渍发白后易形成糜烂面,加剧感染。此外,不勤换袜子、不晾晒鞋袜、赤脚在潮湿地面行走等习惯,均会提升发病风险。
免疫力与皮肤状态是潜在因素。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波动导致末梢神经和血管损伤,足部皮肤屏障功能减弱,更易受真菌侵袭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、糖皮质激素的人群,或老年人、儿童等免疫系统较弱者,感染概率也相对较高。皮肤破损(如摩擦伤、裂口)会直接降低防御能力,使真菌更易定植。
预防足癣需从日常细节入手。保持足部干燥是关键: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袜和通风运动鞋,避免连续穿同一双鞋;趾缝紧密者可夹入纱布或棉球吸汗,或穿分趾袜。每日洗脚并擦干,重点清洁趾缝,洗后及时更换袜子。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,公共场所尽量使用一次性拖鞋或自带洁具。鞋袜需定期清洗消毒,可用开水烫洗或阳光下暴晒,鞋柜定期通风晾晒以减少真菌滋生。若已出现足癣症状,需按疗程使用抗真菌药物,切勿因症状缓解而提前停药,以防复发。
乌鲁木齐大西北皮肤病医院提醒您:足癣虽常见,但科学预防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。若足部出现持续瘙痒、脱屑或水疱,建议及时就医,通过真菌镜检明确病因,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。